新闻采访与写作
采访的实践技巧:
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专业技术在于采访的技巧。采访是记者获得新闻的重要途径。只有掌握了采访技巧,记者才会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新闻消息,才有可能写出具有较强新闻价值的新闻报道。
一、接近采访对象
1、寻找和采访对象的接近性。记者要把握各类采访对象的特点,做一个善于交流和沟通的人。
2、咬住不放,敲开拒绝之门。一旦得知采访对象的行踪或线索,紧随其后,咬住不放,直到敲开拒绝之门。
3、采取迂回战术,获取有用信息。当采访对象不愿配合采访时,记者必须从旁边寻找突破点,通过多种话题来调动被采访者的兴致,让其自动放弃戒备之心,或是通过旁敲侧击,以此获取有用信息。
二、善于提问
1、提问要具体。“你有什么感想?”“你当时是怎样想的?”……此类笼统、含糊不清的问题是最难回答的问题。
2、提问要有特点。泛泛的提问只能得到泛泛的回答。有特点的提问,才能得到充满个性的材料。
3、把问答变为交谈。一问一答的采访方式容易使气氛紧张。如果设法把问答变为交谈、聊天,使采访人情更浓,生活更浓,往往效果更好。
4、学会刨根问底。提问要有逻辑性,适应一般人的谈话思路,事先明确要谈什么题目,然后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依次谈下去。
央视《面对面》栏目之《王岐山:军中无戏言》一段落。
(1)王志:我们眼里看到一个很镇定的一个市长、一个很坚定的市长。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北京感染的人数在不断地上升。
王岐山:这个传染病它有一个规律吧,我觉得这个事情,我刚才说了,谁去预测这个数字?在当前这个条件下,谁都近乎于是一种赌博,是危险的。但是说实在的我们也在分析,并不是完全没底数的。
(2)王志:什么底数?
王岐山:就是说增长总有一个头,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要逐渐回落的。我相信我们这些措施,这些人为的工作都不是白费的。
(3)王志:预期是多少?
王岐山:我现在不想说做这种赌博式的预期回答,不想回答。因为什么?确实我不想预期,现在起码向市民做这种预期,是要严肃而负责任的。我没有相当把握的时候,我不会讲这种话。
(4)王志:你上任的时候,我看了这个数字是当时是300不到400。
王岐山:对!
(5)王志:昨天的数字是2705。
王岐山:对!
(6)王志:那跟你的严厉措施这是成反比的,说明什么问题?
王岐山:传染病有潜伏期,传染源是在我的措施中逐渐的被切断,隔离是一步一步的在被隔离,社区的卫生状况包括社区整个组织、有防的组织是刚刚建立起来,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应该非常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措施,要对今后的十天起作用,不能对当天。如果说现在我们有一种措施,能够今天布置下去,当天就解决了。我们面临的就不是一场严峻的斗争。
(7)王志:那我能不能这样预期十天之后一定降下去?
王岐山:我相信十天之后,起码我们可以讨论这个问题。
三、学会观察
1、环境交待背景。
2、细节构成事实。
3、神态、动作烘托人物形象。
四、几种常用的采访方式和技巧
(一)即兴采访
1、对眼前的情、景有所感触时,临时发生兴致而进行的采访。
2、突如其来,意想不到的场面、氛围、景物。
(二)电话采访
1、特点:方便、及时、节约采访成本。
2、技巧:
(1)准备工作要充足。通话前应在纸上写出采访要点,问完一条就勾掉一条。
(2)确定对方是否具有合适的通话时间。
(3)适时结束通话。通话时间过长意味着滥用对方的善意和时间。
3、缺点:缺少对采访对象形象、神态的了解,以及采访环境的把握。
(三)网络采访
1、特点:成本更低、深度更深。
2、方式:
(1)电邮。能保证深度,但不能保证时效。
(2)QQ或者MSN。
3、实施:
(1)明确报道思路,制定采访计划。
(2)获取相关背景,追踪新闻线索。
(3)归纳分析资料,仔细验证信息。
新闻写作技巧:
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有能力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善于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价值,同时,要有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和勤于思考的习惯。那么,如何更好地写出优秀稿件呢?
一、新闻写作中需要作者选择恰当的角度
写作角度是新闻工作者发现、挖掘、表现事实的切入点。从某个角度说,新闻报道都是事实的片断。选择新闻写作角度方法可以从由小见大、以旧见新、全局高度这三方面去把握。新闻作者要敢于创新、探索新闻表现角度的新形式,通过对材料的巧妙安排和新颖构思,写出别具一格而又能充分体现报道意图的新闻作品来。
我们身边发生的变化都蕴藏着很多新闻信息,问题在于我们看到、听到这些信息之后能不能放到全局的角度上加以衡权,从中提炼出好的内容。报纸、电视、广播是党和政府赖以指导工作的舆论武器。正因为如此,新闻报道必须与正确的政治方向、社会经发展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有导向的作用。
二、新闻写作中需要关注语言表述形式
真实性永远是新闻语言的根本,新闻语言更是建立在真实性基础上的,即具备新闻性的语言。而新闻性除了新奇,还应包含其震撼、独到的待点。因而,新闻性中暗含了表达的修辞性,于是就产生了对生活语言的超越与提炼问题。例如,作为新闻事件的主体,往往是一个区域生活空间中存在个性的个体,他的语言表述当然会带有浓重的地域色彩与方言述语。而新闻作品是借助大众媒介进行传播的语言文体,应该是符合公众思维的大众语言,也就要求新闻作者在实地采访中,对于所涉及的新闻事件以及主体的人物语言及叙述语言作相应的调整,以促使其能为大众所接受。
媒介在极力倡导新闻的国际化时,除了民族的大众化,还有一个国际化接轨的问题。语言传播不仅仅是一个事实的传播,更是一种话语的传播。而话语传播所涉足的问题还包括话语的语境、文化等问题。实行大众化语言,就是采用能被大众接受的语言模式。因此,对新闻事件中新闻主体的个性化语言进行必要的改造、修正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这里亦有一个本质真实与历史语境中的本质性,即将新闻的信息有效传播给受传者。合适的表述语言是促成其有效传播的技术保证。(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