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笔写作事务所 2011-12-12 字数4315字 点击: 次
雄浑的克什米尔高原和莽莽昆仑山脉之间,是一片古老的土地——南疆。
相传3世纪末,这里水源奇缺。一位名叫“达瓦昆”的公主千里迢迢来到此地,为百姓挖沙掘水。一天夜里,她化作一泓美丽的湖泊,无穷无尽地养育着世世代代黎民百姓。从此,“达瓦昆”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圣女。
当代,一位年仅28岁的汉族女干部,又被人赞为“达瓦昆”。
五年前的一个秋天,她一身工装,一脸纯朴,一腔热血地来到这里。
五年中,日复一日,她带领色也克乡的维吾尔族乡亲科学种田。
五年后的一个冬日,在帮助维吾尔族乡亲盖好蔬菜大棚最后一块防寒膜后,她轻声吐出告别人生的最后三字:“我累了……”
一位年轻的共产党员,一位为农民致富终日奔波的副乡长,就这样匆匆走了!
责任——看到农民贫困,我的心是滴血的
姜英的简历,寥寥几行,如她本人,言语不多:祖籍湖南,出生在喀什莎车,父母是种地的农民。
来到色也克乡,缘于她的一次选择。
1998年6月,从喀什农校园艺班毕业,学农技的她,主动要求到岳普湖县,开始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2001年5月,她加入中国共产党。两年后,被任命为色也克乡乡长助理、党委委员。
“农民要致富,科技先入户”。姜英坚信这个理念。
岳普湖县,南疆的国家级贫困县;色也克乡,岳普湖县最贫困的乡之一。
那时的色也克,全乡1.7万多人,人均收入1000多元。老乡们曾戏称,在这里,出门用不着锁门防小偷,因为家里找不出值钱的东西。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为改变落后面貌,地区、县、乡党委和政府动了不少脑筋,想了不少门路。
可是,本地农民种的瓜一株结五六个,品质差,大小不一,始终卖不上好价。
大力推广新技术种植!
2004年,姜英结合当地情况,经过一番调查研究,大胆地向乡党委、乡政府提出自己的想法:种植“架子瓜”。
“架子瓜”?
村民世世代代看到的瓜都躺在地里,让瓜吊在架子上生长,能行吗?长期生活在环境相对闭塞的乡村,老乡们一下子转不过弯。
姜英苦口婆心,因为这事关老乡们的明天。
从普及农技知识开始,她办起了农业技术讲座:
“在地里搭上架子,让瓜苗爬在架子上生长,结出的瓜接受日照充足,品质更好。”“搭了架子,就好像地上原本盖的平房,现在盖上了楼房,一亩可以种原来3倍以上的瓜苗,产量自然也会大大提高。”
光说不行,事实说话。姜英带着乡干部,先种了200亩试验田。
本文源自一枝笔写作,地址:https://www.sdyizhibi.com/wm/gwcl/sjcl/0G51254R016.html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