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们开始冷眼旁观,渐渐地,下地帮忙撑棚的人多了起来。到傍晚时,25亩地的拱棚终于全都恢复。
第二天,当人们知道姜英刚生完孩子还不满百日的时候,曾经带头怪罪姜英的维吾尔族村民无比懊悔:“我不该说她,她可是又一个‘达瓦昆’呀!”
又一个“达瓦昆”!
“光是下乡,她一年下来就要跑1万多公里。”“一年365天,她300多天都在农田中工作。”乡农机推广站站长库尔班替姜英算了一笔账。
姜英的父母住在喀什市,自己的小家在岳普湖县。到色也克乡上班后,丈夫张文虎节衣缩食为她买了一辆摩托车,希望她下班能早点回家。然而,骑上摩托车的姜英,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摩托车的“突突”声,总是响在各村的试验田和维吾尔族村民家里。才两年多,一辆车居然就快报废了。
每年七八月间,棉花打顶、整枝的关键时刻。为了督促农民适时打顶,姜英经常一连跑十几个村庄,饿了忍一忍,渴了就喝一口随身携带的水。一次,赶到一个村时,由于连续得不到休息,加上高温、劳累、饥饿,一下子晕倒在树林里。
村民们发现后,赶紧把姜英送到医院。接到消息的张文虎还没赶到,她已悄悄赶回乡里。事后,姜英轻描淡写地安慰丈夫:“没事,就是天太热了。”
2006年6月的一天。
张文虎终于亲眼目睹妻子“玩命”的一幕。
儿子多日未见妈妈,吵着去找,张文虎便骑上摩托车带着他去乡下。盛夏的中午,瓜地像蒸笼。到了一看,姜英瘦小的身体,背着一个近30公斤重的喷雾器,正给甜瓜喷药,背带深深勒进肩胛,两道血印清晰可见;浓烈而刺鼻的农药味,已熏得她脸色蜡黄……
这是妈妈?儿子不敢认,吓得直往爸爸身后躲。
这哪是女人干的活?这哪是“乡长”干的活?丈夫忍不住落泪了。
张文虎不知道,他看到的,只不过是妻子很平常的一幕。
每年收获前,为防止庄稼“疯长”,减少农民损失,需在有效的时段里把“缩节胺”打到地里。姜英买来农药、口罩,自己配药,帮着家里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下地打农药。
庄稼喜获丰收了,她却因长时间与农药打交道,眼袋长了一层茧皮,落下过敏流泪的毛病。
真情——她永远是我们维吾尔族心中的好女儿
姜英小的时候,邻居有个外号叫“尖鼻子”的维吾尔族叔叔。果子熟了,叔叔会送来又甜又香的果子;宰羊时牞叔叔会送来好吃的羊肉。
幼小年纪,姜英心里就种下“维汉是一家”的种子。那时,她就告诉爸爸:“长大了,我要为维吾尔族老乡做很多很多事情。”
她哪里知道,她用生命兑现了这个承诺。
在维吾尔族群众聚居的南疆农村工作,语言不通,几乎寸步难行。
刚下乡,宿舍、办公室、枕边、案头,姜英都摆上《维汉500句》、《维吾尔语入门》等书籍,随时随地翻看。聪明的她只用了3个多月,就可以和乡亲们拉家常了。
姜英父母说,英子是个孝顺的女儿,可她惦记乡里比惦记父母更多,曾经联系指导的230户1100多口人家里情况,了如指掌。
村干部阿不来提吾吉赞不绝口:“我土生土长在本地,有许多农户家的情况都没有她了解得清楚。她联系我们村短短几个月,就知道谁家几口人,有几只羊牞叫得出每一个人的名字。”
渐渐地,色也克各个村子上了年纪的老人们不再叫姜英的汉族名字,而是称呼她“克孜(女儿)乡长”,夸奖她是“我们维吾尔族的好克孜”。
“每一个村民的事,姜副乡长都会惦记在心上。她帮助我们,我们的日子才会像达瓦昆沙漠的甜瓜一样,越过越好。”淳朴的维吾尔族老乡由衷地赞美他们的“克孜”副乡长。
乡里第一次种大棚,按常规,每天中午都要把棚掀开一角,通通风,不然,气温太高会把菜苗烧死。而维吾尔族村民都有赶巴扎的习惯,一到巴扎天,村里全空了。姜英就一个人到村里,挨家挨户帮着把棚布掀开。
乡干部吾吉阿不都热合曼有心脏病,每次姜英和他在一起,重活累活都会抢着干。夏天,大棚里气温高,她坚持不让吾吉阿不都热合曼进大棚,两份工作一人承担。
7村的牙合甫大专毕业后,一直在家待业,靠父母抚养,整天无事可做,情绪也不稳定。姜英得知后,四处托人联系,最终将他安排到喀什的一家超市。
每到古尔邦节,姜英必去吐尼沙汗等5位维吾尔族孤寡老人家走一走,看一看,为他们送去大米、清油、面粉等生活用品。遇到老人有了病痛,她会像儿女一样为他们张罗治疗。好多次,老人们感动地拉着她的手,一字一顿地说:“亚克西,共产党!”
姜英家不富裕,两口子工资都不高,除了结婚时的3件简单家具,这些年几乎没添置什么。
“你呀,得学会过日子。”妈妈看着节衣缩食的女儿,不忘叮咛她。
然而,父母不知道的是,姜英的钱不够花,是因为她总在给老乡们“送钱”。
2003年2月,阿克提坎村2组的买买提明玉素因家里电线短路,引起火灾,6岁的儿子艾斯卡尔二度烧伤住进了医院。眼看就要播种了,儿子又要治病,家里只有媳妇一个人。怎么办?买买提明玉素因急得嘴上起了泡。
姜英听说后,自己花钱买了两袋化肥,帮助他媳妇把4亩棉花种下去。到了该打药的时候,又买了农药,帮他们家防治棉花虫害。
一次,当了解到3村有3户困难户无钱购买农资,将影响春播生产时,她立即垫付了2000元化肥款。
尤库日艾曼力克村种了150亩拱棚双膜瓜,姜英看到每个拱棚间有2米宽的垄空着,心想农民多种点就能多收一些钱。她二话没说,从喀什买回15袋胡萝卜种子种在垄上。到秋天,光是胡萝卜一亩地就收入三五百元。150亩地,让80多户农民每亩平均增收了700多元。
乡干部库尔班对姜英说:“丰收了,你也该把种子钱要回来了吧?”
姜英一笑:“只要乡亲们接受套种方法,以后他们自己就会买种子了。第一年,就当实验,钱就算了吧。”
她为维吾尔族老乡做的事太多,每一个人在她心里的位置都很重要,而老乡更是把她当亲人来依靠。(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