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雅中的叙事诗在按照时间的起承发展叙写事件、展开故事的同时,并没有事无巨细、遍举无遗地对所有人物和事件都施以同等笔墨。相反,它们往往对故事的经纬线索仅作必要的白描,而对故事发展过程当中的某些场面大加铺陈,起到详略调度、烘托氛围的效果,使叙事在时间流动的同时也具有“极强的画面感”[6]。例如《大雅·生民》全篇讲述了周民始祖后稷的生平故事,但它并没有象记流水账式地平铺直叙,而是对其传奇诞生和发明种植两方面进行了大篇幅的铺陈排比。例如第三章“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非常细致地描绘了他出身后三次遭弃又三次获救的传奇经历:第一次被扔在小巷里,得牛羊用乳汁喂养,第二次被扔进树林,又得砍柴樵夫所救,第三次被扔在寒冰之上,结果天降大鸟,用温暖的羽翼覆盖在他的身上。而这个初生婴儿经此磨难后的宏亮啼哭,则预示着他将来会创造辉煌的业绩。这里没有对后稷因何遭弃作任何说明和解释,而是以大幅的描绘有力地强化了其“天地所佑”的神话色彩,令人不由地产生对这位传奇先祖的崇拜之情。第五章前两句“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讲后稷种庄稼有自己独创的方法,即先除杂草、再精选良种予以培植。然后接下来,就转入对他的庄稼如何健壮饱满的形容:“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这里连用十个“实”字,展示了是从播种到收获的庄稼种植全过程中禾苗茁壮成长、结实饱满沉重的情形,从而使我们对于后稷这一重要贡献有了更为全面和直观的了解。而他在邰地成家立业这件人生大事,则只在章末用五个字一带而过:“即有邰家室”。
《大雅·绵》中叙述文王祖父古公亶父从豳迁居到岐的故事时,也同样使用了这种场面铺陈的手法。全篇再现了自邠至岐,从起行、定宅、治田、建屋、筑庙到文王服虞芮、受天命的全部过程。但详略安排和场面设置却颇具匠心。开篇前两章简述了周人先祖由于农业落后和强悍游牧民族侵扰,而“陶复陶穴,未有家室”、不能安居乐业的困窘处境之后,接着就以“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将漫长的迁徙过程随笔带过。然后诗人就直接转入对周人在古公亶父领导下在“堇荼如饴”的辽阔平原上,开垦土地、建设家园的宏大场面进行铺叙。第四章“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展现了周人划分田地、辛勤垦殖的火热场面。第五章和第六章:“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则描写了调度人员、筑建宫室的具体安排。通篇结构错落有致,洋溢着周人对生活的激情、对生命的热爱、对祖先的崇敬。
这种在线性叙写同时,静态营造不同场景,从而使诗歌文本繁简详略相得益彰的铺陈手法,一方面使得大小雅中的叙事诗在内容上与前代相比更加阔大、更为丰富,更适合反映时代生活的全景画面,同时也形成了大小雅中叙事诗平实简略、朴素自然的现实主义风格。
二丰富具体的细节刻画
细节描写是叙事作品的最小描写单位,对于推动情节发展、烘托场景氛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体验以及再现生活情态的能力的不断深化。在大幅铺陈的同时,大小雅中的叙事诗还十分注重对事件细节进行精致刻画,使得诗歌处处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例如《大雅·生民》第七章:“释之叟叟,烝之浮浮”,描写了准备祭祀时淘米发出的嗖嗖声响和蒸饭冒出的腾腾热气。通过这几个琐碎的细节,使众人齐心协力祭神庆祝的欢庆场面更加生动地呈现出来。《大雅·绵》第六章“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通过对壅土、填土、筑墙、平墙几个建造房屋宫室的基本工序中所发出的不同声响,以及现场此起彼伏的隆隆鼓声的反复铺写,使我们仿佛就置身于这个热火朝天的建筑场景之中。《大雅·公刘》中第二章在描写公刘到达豳地之后探察地形方物的时候,通过“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描写了正在山坡平原上视察民情的公刘腰里所佩的饰物,美玉、宝石和精美的佩刀,进一步突出了这位古代英雄的高大形象。而紧接着的第三章“乃觏于京,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则将周人或居或处、言语嘈杂的动作和神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有如一幅巨幅画面呈现眼前,让我们得以驰骋想象去领会他们开创新家园的激动欢畅心情。
细节描写在大小雅中那些涉及战争体裁的叙事诗中表现更为明显。作者往往对于具体的战事情景并不作过多的铺写,而是将一件战事在将源起和胜利简单叙述的前提下着重渲染车马、鸾铃、战旗和军容。例如《大雅·大明》末章在叙述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时,特意强调:“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讲述了牧野地势广阔无边,檀木战车光彩鲜明,驾车驷马健壮雄骏。而对于“倒兵以战”、“血流漂杵”的战斗场面,却只是以“维师尚父,时维鹰扬”一句带过。《大雅·皇矣》最后一章在描绘周文王伐密灭崇战争时,选取了若干令人难忘的细节,产生了很高的艺术效果:战车往来奔突(“临冲闲闲”),崇国城墙高大坚实(“崇墉言言”),抓来俘虏成群结队(“执讯连连”),割取敌耳安详从容(“攸馘安安”)。《常武》尾章在前一章末战斗已经顺利结束(“不测不克,濯征徐国”)之后,一改大小雅中其他战争题材叙事诗对战事结果简笔勾勒的习惯,而是连用四个“徐方”,反复宣扬徐方“既来”、“既同”、“来庭”、“不回”,将原本桀骜不驯、屡与朝廷抗衡的徐国被周宣王亲率大军征服之后降服来朝、诚心归顺的情态表现得非常细腻:“王犹允塞,徐方既来。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徐方不回,王曰还归”。从徐国投降归从、臣服周王,一直写到入觐王庭、誓言改邪归正,从而将徐方举国膺服、不敢再稍有反复的败军之状一一刻画出来。
再如《小雅·采芑》末章的“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为我们描绘了众多战车在战场开动时尘烟四起、势如雷霆震天响的真实情景。“乘其四骐,四骐翼翼。路车有奭,簟茀鱼服,钩膺鞗革”、“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葱珩”,为我们描绘了一位身着大礼服、朱黄蔽膝、青色佩玉,腰带鲛皮箭袋,乘坐高头骏马,在銮铃声中率军出征的将军雄姿英发的壮美形象。《小雅·六月》在讲述周王起兵攻伐玁狁时,加入了“织文鸟章,白旆央央”、“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虽与战事无涉,却使当时的旌旗招展、军容整肃如在目前,展示了正义之师的雄壮威武之气。(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