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笔写作事务所 2011-11-02 字数4452字 点击: 次
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2007年,共进行32个院属单位的领导班子换届考核、28个单位的届中考核,并对院机关各部门进行了换届考核。组织789人次参加领导干部上岗培训等各类培训。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管理、考核、岗位分级等相关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完成领导干部任期、届中经济责任审计48项。
加强各类科技人才的凝聚与培养。全年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81名,择优支持了94名已引进的“百人计划”入选者。“西部之光”、“东北之春”等区域人才培养计划实施顺利,全年共支持了235个团组。新设立的“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组建了16个团队试运行,有103位海外成员参与。“外籍青年访问学者奖学金”计划首批吸引了18位国外优秀青年人才来我院学习和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许多研究所相继采取“青年研究员”、“百星计划”等措施,切实加强了对35岁以下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和培养。重新启动了“文献情报和期刊出版领域引进优秀人才计划”。院属单位有11人新当选两院院士;54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占总数的31.8%;13个群体获得“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占总数的44.8%。在学研究生已达4.2万人。我院共有15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六)推进制度建设与管理创新
推进制度与管理规范建设。依据《中国科学院章程》,开展了规章制度清理工作,系统梳理了院发布的各类政策规章,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综合管理条例》,经2007年冬季院务会议审议通过。《条例》研究起草过程中广泛征求和吸纳了各方面的意见,其贯彻实施将对规范院所两级事权、落实研究所自主权、推进研究所建立现代院所制度起到基础性作用。在全院范围开展公文、档案、安全、信息宣传的贯标工作,完成112个单位的达标考评。
优化经费配置结构。2007年,下达研究所综合调控机动费,切实解决研究所在加强能力建设、引进优秀人才、提高综合调控能力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对资金实行跨年度、跨类别的调度使用,提高了宏观调控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从今年起,我院创新专项经费已转为经常性经费。
建立服务于院战略管理的研究与监测体系,开展面向院宏观决策、创新基地和学科需求三个层次的战略情报研究,形成了系列情报产品。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ARP应用,提高其可靠性、安全性。新设“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奖”,2位外国科学家成为首届获奖者。
(七)扎实推进学部工作
进一步完善院士增选工作规程,完成2007年度增选工作。选举产生29名新院士,平均年龄53.7岁,是1991年以来增选院士平均年龄最小的一次。选举产生5名外籍院士。组织包括近100位院士在内的300多位专家,开展系统化、跨学科和多学科的咨询与战略研究工作。组织开展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专题调研,形成《应对挑战:构建可持续能源体系》咨询报告。组织开展生态环境、全球变化、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等重大咨询项目研究。上报国务院咨询报告14份、院士建议8份。开展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科技伦理、构建和谐学术生态等专题研究。组织包括50多位院士在内的专家学者在12个省市作“科学与中国”系列巡讲报告共62场,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积极推动《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八)抓好重大科技成果产出
圆满完成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卫星有效载荷分系统和VLBI分系统任务,建成奥运区域大气环境综合监测系统,龙芯2F高性能通用处理器研发成功并启动百万量级批产,高功率全固态激光器输出功率突破7kw,全生物分解塑料产业化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可视化大型铸锻技术成功应用,3.0MPa半工业化加压灰熔聚流化床粉煤气化技术完成长周期加压试验,首次发现约8000万年前巨型似鸟恐龙(二连巨盗龙)化石并入选美国《时代》杂志2007年世界十大科学发现,提出了划分国家主体功能区的科学建议并在国家有关方案制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创制了纳米胶束搭载化疗药物直抵癌细胞的肿瘤治疗新方法,揭示了调节免疫细胞存活的β抑制因子-1并为自身免疫疾病治疗药物提供了新靶点,发现了果蝇脑中蘑菇体在抉择过程中的门控、聚焦和放大作用,研制出多种纯天然、无公害的昆虫病毒生物农药,制备出室温条件下具有高强度和超大压缩塑性的非晶合金,实现了国际上纠缠光子数最多的“薛定谔猫”态和直接用于量子计算的簇态,建立了经典几何的高级不变量理论体系,发现聚噻吩分子吸附结构多样性和转化规律,研制成功颜色可调控的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上海光源储存环成功实现了30亿电子伏特电子束的储存并观测到了第一缕同步辐射光。国防科技领域取得一大批重要创新成果。
(九)全院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我院科技产出数量与质量持续快速提升。申请专利4424项,其中发明专利占88.3%;专利授权2197项,其中发明专利占75.5%。在各学科影响因子前15%学术期刊上发表的高质量论文总数比2006年增长13.6%。吴征镒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全院获国家科技奖项目30项,其中,自然科学二等奖13项,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科技进步奖14项。我院共获得基金委面上基金1595项,比2006年项目数增长7.3%。院所持股企业营业收入1756亿元,利润总额65.9亿元,我院经营性国有资产权益121.8亿元,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7.5万个。知识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使社会企业形成销售收入623亿元,利税102亿元。创新三期科教基础设施项目建议书全部通过国家审批,其中29项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国家审批,自主安排9项院投资项目、4项研究所自筹资金项目和2项新征地项目,组织完成了41个建设单位的106个基本建设项目专业组验收。全年出访10058人次,来访17209人次,举办多边和双边会议310次。“科学与社会”系列报告出版10周年,累计出版27部,发行35万多册。创新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落实了离退休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工青妇工作也取得了新进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我院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重大科学原创性成果、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还比较少,系统科学认知能力、重大系统集成创新能力还比较弱。二是主动建议的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相对较少,联合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有效机制尚待建立,自主前瞻部署仍需加强。三是科技管理与迅速发展的科技创新要求不相适应,资源配置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根据不同性质科技工作规律和特点进行分类管理的体系尚待建立。四是与创新体系各单元的联合合作还需进一步加强,与合作方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
本文源自一枝笔写作,地址:https://www.sdyizhibi.com/wm/gwcl/ldjh/1025121592013.html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