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效率问题的分析也是西方经济学的一条主线。但在什么是效率和如何判断效率高低问题上,西方经济学的研究重点也是立足于经济效率。如数理经济学家帕累托于1906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教程》中提出的一个广泛接受的效率定义:对于某种经济的资源配置,如果不存在其他可行的配置,使得该经济中的所有个人至少和他们在初始时情况一样良好,而且至少有一个人的情况比初始时严格的更好,那么,这个资源配置就是最优的,也是有效率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包括:(1)交换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的消费者都相等;(2)生产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要素替代率对所有生产者都相等;(3)生产与交换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它们的边际替代率。当上述三个边际条件均得到满足时,就称为整个经济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显然,上述帕累托效率实质上就是指经济效率。
诺思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提出了制度效率,即指在一种约束机制下,参与者的最大化行为将导致产出的增加;而无效率则是指参与者的最大化行为将不能导致产出的增长。[11] 实际上,制度效率的最根本特征在于,制度能够提供一组有关权利、责任、利益的规则,为人们制定一套行为的规范,为人类的一切创造性活动和生产性活动提供最大的空间,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并让生产、交换和消费获得帕累托最优效率。判断一种制度是否有效,主要应看两个方面:第一,制度结构能否拓展人类选择的空间;第二,制度指导经济发展是否通过价格进行,即能否获得一个正确价格是判定制度是否有效的第二个标准。
应该指出,上述新制度经济学的效率观,虽然也把制度视为稀缺资源,指出制度这种资源同样存在最优配置问题,但其制度效率的立足点或目标或重点仍在于经济效率。
其实,笔者认为,效率范畴同公平范畴一样,也是一个多维度的总体性概念。
1、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效率也是人的一种活动属性。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有的投入活动虽然较少,所实现的目的却较多;有的人投入活动虽然较多,所实现的目的却较少。用多少活动实现多少目的的比例,就是所谓的效率。
2、同公平范畴一样,特定的效率也可界定为四维空间上的一个点。效率的四个维度分别是:时间维、空间维、领域维、价值维。这里空间维中的空间是指三维空间中的空间。
3、效率的时间维是指效率具有时间尺度特性。某些活动可能有短期效率,但不具有长期效率;也可能不具有短期效率,但具有长期效率。效率的时间特性反映了我们在研究效率问题时,必须考虑时间尺度。
4、效率的空间维是指效率具有空间尺度特征。某些活动可能在微观上有效率、宏观上没有效率;也可能在微观上没有效率,而在宏观上有效率。这里,效率就体现了一种空间特性。所以,研究效率问题,必须考虑效率的空间有效性。
5、效率的领域维是指效率在不同的领域具有不同的含义。经济领域中的效率就是经济效率。同样,在政治领域中也存在效率问题,有个政治投入与政治产出的比例,即政治效率问题;在社会领域也有个社会投入与社会产出的比例,即社会效率问题。效率概念运用于不同的领域,应具有不同的含义。所以,研究效率问题,也应考虑效率的领域特性,不能以此效率去读解彼效率。
6、效率的价值维是指效率在不同的价值体系下将有不同的偏好定位。由于每一个主体都有自己的主导价值体系,所以每一主体都有其特有的效率观。如有的主体可能偏好于经济效率,而有的主体可能更偏好于社会效率;等等。
7、总括起来,同公平范畴一样,效率也可以表示为四维空间上的一个函数,设X代表效率水平、T代表时间维中的某一点、S代表空间维中的某一点、L代表领域维中的某一点、V代表价值维中的某一点,则有X=X(T,S,L,V)。对应于不同的T、S、L、V,X的取值是不同的。某一特定的效率,只能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领域和特定的价值体系下才有其确切含义。
三、关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关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也是一个长期存在严重分歧、争论不休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公平与效率犹如“鱼和熊掌”,是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有的学者认为二者是“一荣俱荣,一枯俱枯”的关系。实际上,产生上述争论的根源仍在于把效率与公平仅做了单维度或若干维度的探讨,而没有从多维度总体性角度去把握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而且探讨的,一般多是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如果从总体性的多维度去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应是多维度空间上的交互作用关系。这里的交互作用关系表现为多重作用下相互间的复杂互动关系。总体上,他们之间的关系可分不同的时间、空间、领域、价值等特性进行一一具体分析,但由于篇幅所限,下面仅谈两点。
1、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是相互依存和互相促进,但也有对立的一面。主要表现为:第一,经济效率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前提。社会公平问题是在经济效率提高到剩余产品出现以后才产生的;在经济效率极其低下,没有剩余产品,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始社会中,不存在社会公平与否的问题。不仅社会公平问题的产生以一定的经济效率为前提,而且经济效率可以使社会公平建立在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上,社会公平的最终实现也要以经济效率的极大提高为基础。社会公平的最终实现就是达到全体劳动者的共同富裕,这如果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经济效率的极大提高是不可想象的。第二,社会公平也会促进经济效率。一般来说,社会公平有利于减少人们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形成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能够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第三,要进一步分析社会公平对经济效率到底起促进或是阻碍作用,关键在于对社会公平程度的把握。具体地说,如果出现极度的不公平,就会影响经济效率的实现。这是因为,当社会存在着极度的不公平,造成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不平等现象,就必然削弱劳动者的积极性,降低经济效率,甚至可能最后导致整个社会处于一种“无效率”状态。如果绝对的公平,也同样会影响经济效率。过去,我们曾经片面追求社会公平,在分配中实行绝对平均主义,以致形成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结果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使得整个社会经济出现了低效率的现象。因此一般来讲,只有适度的社会公平,才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