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票据市场发展战略探讨
票据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建设和金融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票据市场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从科学发展观进行考察分析,也存在着许多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战略层面深入探讨我国商业银行票据市场发展的目标定位、运作思路和推进政策。
一、中国商业银行票据市场发展的现状分析
票据市场,是指在商品交易和资金往来过程中产生的以汇票、本票和支票的发行、担保、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来实现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从我国近二十年票据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票据市场对经济促进和金融深化的现实重大效用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投融资效用。票据融资是企业最原始的融资行为,企业在流通手段不足时,签发商业票据是企业自己创造信用流通工具。同时,持有未到期票据的企业出现短期资金困难时,可将手中的票据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以获得资金。所以,相对于资本市场资金融资和银行贷款而言,票据融资是企业最为便捷的方式。票据市场的投资功能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实现,企
业和居民都可以将其闲散资金投资于票据市场。(2)优化资源配置效用。票据市场上的资金会自发地向优化行业和优秀企业集中,从而发挥强大地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效用。商业银行通过票据市场可以调整其信贷资金配置,优化资产结构,改善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遏制不良贷款的发生,提高盈利能力。由于它把信贷资金的发放和收回与商品的销售、货款回笼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强化了信贷的制约作用。同时由于贴现优先支持经济效益好、产品销路好、还款信用好的企业,因而一般来说都是较高质量的信贷资产。贴现期限短,周转快,同信用放款相比,明显减少了信贷资金占用,提高了信贷资金使用效率。(3)宏观调控效用。票据市场对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积极影响。作为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开展再贴现业务,对调节货币供应量起着“变速箱”的作用。当银行由于资金发生暂时困难而处于困境时,央行通过再贴现帮助这些金融机构渡过难关,起“安全阀”的作用。同时,再贴现对市场利率产生“宣示效应”,起“指示灯”的作用。(4)信用评价揭示效用。诚实守信的企业,其票据在市场上就会被广泛接受;信用度低的企业,其票据在市场上就会被广泛排斥。通过票据市场上各企业票据的广泛接受或排斥程度,可以反映出各企业的诚实守信程度高低。同时,商业信用的票据化,有利于克服商业信用盲目、自发、不规范的缺陷,使商品的信用交易规范化。同时,商业汇票通过贴现转化为银行信用,为商业信用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中国商业银行票据市场总体发展水平及动因分析
中国商业银行票据市场的发展经历了起步(1980~1985年)、初步发展(1986~1994年)、整治发展(1995~2000年)、快速发展(2001~2003年)。中国商业银行票据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1)市场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全国金融机构票据承兑商业汇票承兑余额由1995年的865亿元增至2003年的12776亿元,金融机构办理的票据贴现量由1412亿元增加到43388亿元,分别增长13.8倍和29.7倍。同期,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由695亿元增加到 万亿元;票据贴现余额由547亿元增加到8167亿元,分别增长3.7倍和13.9倍。票据市场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成长最快的子市场
之一。(2)市场活跃程度不断提高。随着票据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票据市场的活跃程度也日益增加,主要表现在参与主体数量迅速增加,中小商业银行积极介入票据市场;票据二级市场流动性提高,票据周转次数增加,进而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票据市场;新产品创新层出不穷,促进了票据市场的繁荣。
近几年来,中国商业银行票据市场之所以快速发展,是因为在票据市场运行中存在着许多动因,主要表现在:
1、资金供求矛盾与严格的信贷管制为融资性票据提供了发展的舞台。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资金需求也逐步加大,在国家严格控制信贷投放的前提下,企业为获取资金,不惜虚构交易违规开出汇票。同时,与繁琐的贷款手续相比,承兑汇票明显具有门槛低和成本低的优点,且办理手续相对简便。
2、价效比高是票据贴现业务冲动发展的主要动力。一是票据贴现利率很低,大多接近再贴现利率,不少与再贴现利率持平,广大企业偏好使用票据贴现这一低成本的融资工具。二是再贴现利率较低,转贴现利率更低,运用银行承兑汇票、票据贴现这一低成本的金融工具稳定存款效果比较明显,有效地刺激了商业银行分支行大办票据贴现业务的冲动源。
3、商业银行的考核机制促进了票据业务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是对于票据贴现来说,不仅企业喜欢,银行也非常热衷出票和贴现。因为企业在办理承兑时要事先存入保证金,出票银行因此可增加存款,而贴现银行既有无风险收入,还扩大了贷款规模降低了不良资产。个别金融机构甚至仅从完成存款任务的角度出发,就主动找关系企业贷款,让企业用这一贷款做承兑保证金,再给予签发两倍以上额度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再持银行承兑汇票到另外的金融机构办理贴现或质押贷款,最后把这些贴现资金或贷款再转入存款,银行存款就会因此虚增。二是按年底贴现贷款计提呆账准备金,引发短期行为。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票据在表外科目中反映,
业务开展不占规模。在国有金融机构考核指标中,贴现业务在资产中反映,每年底要按贴现余额的1%计提呆账准备金,而这会减少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总额,严重影响基层行经营业绩。为了保持利润总额的增长,国有金融机构便在每年末大规模压缩票据业务比重,亏本转出票据,造成资金损失。
4、对票据业务风险缺乏足够认识。由于对票据业务知识的学习不够,精神理解不透、政策把握不准,片面地追求短期收益,个别行还把票据业务列为增加收益的主要业务来抓,忽视其风险性,认为银行承兑汇票是“硬通货”,没有风险。不少商业银行存在着重发展轻管理、重市场轻内控的短期行为和错误倾向,造成规章制度不落实、操作流程不规范、业务手续不完善。
5、票据业务管理方面的制度不严或执行困难,对票据的制约力下降。一是监管部门处理票据业务方面的违规问题,没有严格的法律依据;二是有关部门对票据诈骗犯罪查处不严,打击力度不够。尽管《票据法》第103条明确规定:“故意使用伪造、变造票据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由于银行票据的高度流通性,“故意使用”的法律认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相当困难。 (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