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培养幼儿创造性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摘要
本文从幼儿教师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角度切入,论述了幼儿教师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创设适合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环境;开展一些培养儿童的创新个性品质的活动;在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关键词
幼儿教师 创造性 创造力环境
所谓幼儿创造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里遇到的问题情景中所表现出的与他自身相比较有新颖性的举动或有创意的“成果”的一种潜在能力。现代生理学、心理学、脑科学研究发现,幼儿时期是拓展创造能力的关键时期,是创造性发展最自由、最迅速的阶段。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研究表明:一个人从出生到4岁,获得的智力为成人的50%,从4~8岁又获得其余的30%,最后的20%在8-17岁获得。而5岁左右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4~7岁是儿童一生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时期。美国学者史蒂芬利汉斯曾警告说:“2~6岁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培养,那创造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再被激发出来。”
所以说当前幼儿园教育的重点之一在于幼儿创造性发展和培养。那么幼儿园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其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幼儿的创造性呢?
一、创设有利于幼儿创造性发展的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2001年9月):“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许多研究表明适宜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幼儿创造性的提高。教师的任务在于为幼儿创设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良好的环境。
(一)创设富有探索性的物质环境,激发幼儿创造兴趣
“物质环境”是指要为幼儿表达新颖、独特的思维和制作创造性“成果”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如:绘画用的纸张、颜料和画笔;雕塑用的粘土和橡皮泥;剪贴用的彩纸和剪刀;各种可供拼拆的玩具以及一些半成品和未经加工的原料等等。然后让幼儿实践操作,摆弄材料,制作小玩具或画画、拼、搭、折、贴等,让他们把头脑中新颖的想法通过某种载体(如纸、布、塑料、积木、粘土等)物化出来。这样的做法可以帮助幼儿不断强化创造性思维习惯的形成,还能够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师为幼儿提供一盒火柴,要求幼儿用火柴拼凑图形,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拼拼摆摆,不断地探索、想象、操作后摆出了房子、蝴蝶、小鸟等许多有趣的物体。每当他们创造性地摆出一种图案时,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也在此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 创设宽松、和谐、自由、民主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创造潜能
“心理环境”是指能促进孩子产生创造意识、激发创造动机、丰富创造情感、启迪创造想象的诸多因素的总和。许多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发现创造性只有在没有外部规范约束的时候才能发生。摆脱控制,获得自由有利于人们获得创造性的无意识、活跃的思维。托兰斯(Torrance)认为:“友善与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如幼儿在欣赏了儿歌《红公鸡》后,理解了红公鸡嘲笑不爱劳动的孩子的主题后,请大家每人做一个红公鸡嘲笑孩子的动作或说一句话。孩子们纷纷开动脑筋,有些孩子讲的内容并不完全符合动物的特征,但教师仍旧加以鼓励,有些孩子讲的内容比较新异,老师对其进行表扬,从而促进每个幼儿焕发出极大的创作热情。
二、开展一些培养幼儿的创新个性品质的活动
(一)培养幼儿思维的独立性
在幼儿园里,总会有一些幼儿大多数时间都是自己一个人玩,甚至是自己和自己说话,表现得很“不合群”。但当你和他们谈一些事物的时候,你会惊讶于他们思维的独特性,给出的答案与众不同,很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可能得益于他们总是一个人玩,很少受到其他幼儿的影响。独立性在这里指思维的特殊性或思维的独特性,就是指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不盲从、不随俗、不受外界的干扰,坚持己见,开拓创新,不“人云亦云”,不要“鹦鹉学舌”式的回答。例如有一个孩子,他把梨子、苹果、桔子等水果画到了同一棵树上,他解释道:“我希望有这样一棵树,能同时结好多种水果,而且是各种颜色的。”在他的作品中,有蓝苹果、红香蕉。这时教师应该对他这种独特的思维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关于好奇心与创造力的关系问题国内外心理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托兰斯、麦金伦等许多人研究发现:有创造性的儿童往往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是创造性高的儿童所具有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幼儿通常对事物表现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事物,发现事物。3-6岁之间的幼儿,由于好奇心强,头脑里充满天真的幻想,成人切不可轻率地认为这是“胡闹”,应该看到其中孕育着创造个性的萌芽,并给予正确的鼓励、引导,使之得到合理的发展。如幼儿有时候会提出“牛有角,马为什么没有”“鸭会游泳,小鸡为啥不会”等问题。教师对这些问题应特别敏感和警觉,鼓励他们多想问题,敢提问题,并对所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切不可认为这些问题幼稚可笑而不予理睬,更不可加以训斥。
(三)培养顽强的创新意志
有创造力的人,大多有坚强的意志。没有坚强的意志的人,在遇到困难时很容易半途而废,使得他们不能走向自己的目标,也就很难有创新。幼儿有些想法,做法是对某些事情一时好奇引起的,他们只是想试试这样做会怎么样?这时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坚持做下去,使他们坚持走向自己的目标。当儿童这种坚持下去的精神得到发展时,他们的创造力就会得到激发。在幼儿失败时,教师要告诉他们“每一个人都失败过。”为此,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故意“刁难”幼儿,在目前的基础上向他们提出更高要求,让幼儿经受一点挫折。同时,不断鼓励幼儿要自信,“你能行”“再来一次”“再试试看”,以培养幼儿的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你会成功的”这应是每个教师经常对孩子说的话。
(四)支持幼儿的探索精神
古语说:“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 教师在交给幼儿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支持幼儿的探索精神。如果发现儿童对某一领域或某类问题感兴趣,要热情支持,应及时提供有关资料,促使他们产生内在的探索动机,形成主动探索的强烈愿望。对儿童某些个性特点,如经常发问、拆装玩具、钟表等,以及对某一些事物入魔着迷,只要无损于身心健康,不可粗暴制止,教师应支持他们的探索精神。比如在“沉浮”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把活动设计成三个层次:东西放到水里后,会出现的沉浮现象,什么东西沉下去,什么东西浮在水面上;动脑筋想办法使原来沉的物品浮上来,浮的物品沉下去;动手操作、探索使原来沉的物品浮上来,浮的物品沉下去;三个层次层层递进,让幼儿主动去操作、探索。这样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创造力水平。 (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