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趋势
党的十五大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十六大进一步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此,党和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在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高等教育的招生数量增加,学校规模扩大。要解决好“三农”问题,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是关键,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又必须通过教育来实现,因此教育就成为开发农村劳力资源的关键性因素。高等农业院校尤其是优势农学学科作为农业教育的龙头,理所当然的应该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在建设小康农村进程中、在增加农民收入中起带头作用。但传统农学学科专业设置单一,专业口径狭窄,招生规模扩张空间小,教学内容陈旧,创新能力和素质培养不够,基础课程、人文科学和经济管理类课程相对薄弱,培养模式单一、统得过死,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传统就业渠道逐渐萎缩,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办学活力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不能发挥其师资水平高、仪器设备好、科研实力强的学科优势,不适应教育大众化、现代化的需要。如何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办学活力和竞争力,是近年来全国农业院校的农学院面临的严峻形势。
(四)符合“穷国办大学”的国情
教育投资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教育投资的多寡直接影响到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制约教育结构和教育质量。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还比较落后,国家对教育的投资有限,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进程中,必须而且也应该挖掘多年来投资扶持建设形成的优势学科的办学潜力,将有限的教育资金集中投资到急需、薄弱的教育环节。
三、开发传统农学学科教育资源潜力的措施和效果
(一)加强教学研究,理清办学思路,以教育的持续发展带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更新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培养多少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是影响学院教育资源利用状况的重大课题。教学研究是教学改革的基础,通过教学研究才能理清办学思路,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明确办学目标,培养适应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的需求人才;通过教学研究,才能确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路子和模式,减少或避免失误,把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建立在科学根基之上;只有通过教学研究,确定和实施的各项教学改革措施才有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才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教学研究是科学利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教学持续发展的先导性工作,是比一般自然科研课题更重要的研究项目。重视教学研究,是农学院的优良传统,创立的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教学体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三段培养模式”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三位一体”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为了加快传统专业改造步伐,以教研促教改,“九五”期间,农学院承担了教育部面向(本文转载自
www.yzbxz.com 一枝笔写作网)21世纪高等农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3项,其中“高等农林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01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植物生产类(农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01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十五”以来主持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大教育研究项目“植物生产类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教改课题1项,参加课题2项;主持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农学专业)的研究课题,农学专业被批准为山东省第一批试点改革专业;承担学校教学研究课题5项。累计教学研究经费近30万元。通过教学研究,才能确立适合自身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的学院办学思路和定位,才能固本立新,以教育的持续发展带动教育资源的持续开发、更新和建设,不断强化学科特色和资源优势。
(二)增加专业数量,优化专业结构,搭建科学利用资源的专业平台
学生多少是衡量教育资源利用状况的关键指标,学生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专业数量。本科教学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因此,本科专业数量、专业结构、专业特色和水平,制约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直接决定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为了改变专业设置单一的局面,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农学院确定了“适度扩大并稳定本科生规模,调整专业结构,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调整战略。在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我们抢抓机遇,加大力度,采取有力措施,近年来本科专业数量在短时期内迈了四大步,优化了本科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1998年,我们抓住国家重视区域经济开发的机遇,申办成功了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目前已招收5届学生。以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大教育研究项目“植物生产类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教改课题为基础,2001年率先在全国试办了第一个植物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已招生3届学生。2002年,利用我院多年来举办种子专科专业、试办种子本科方向的有利条件,及时申报成功了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目前已招收1届学生。2003年,利用学院学科结构调整的成果,即成立了农学院中草药研究所,申办了中药资源与开发本科专业,全院本科专业的数量由1998年的2个专业,增加到目前的6个专业,初步建立了以农学本科专业为基础优势专业,以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和中药资源与利用本科专业为新生长点的植物生产类本科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体系。
通过传统本科专业的改造,优化了本科专业结构,拓展了本科生教育的发展空间,促进了本科人才培养规模的扩大,不仅增强了本科教育的办学活力和竞争力,同时也促进了院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增强了全院人才培养的综合实力。增强了办学活力和竞争力,本科生招生规模由1998年的150人,扩大至目前的300人。其中农学120人,农师30人,植物科学与技术60人,种子科学与工程90人。本科生专业结构的调整,丰富了研究生的生源,拓展了研究方向,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由2000年的不足20人,增加到目前的43人。硕士研究生生源由单一的农学专业,拓展到农学、农村区域发展等5个专业。充足的生源、宽广的知识结构,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