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注前沿与重视传统鉴于比较文学是一个不断面临危机而又迅速发展变化的学科,因此英美比较文学的课程设置始终处于调整之中。近几十年来,随着文化环境的急剧变迁,英美高校的比较文学课程也随之而拓展,在教学中开辟了一些新的领域。纵观比较文学的百年发展,它通过不断地吸收和更新,度过了一次次危机。这一学科的最大魅力和生命力就在于自确立以来一直都处于对自身发展的不断反省和开拓之中。美国比较文学教学最初受法国学派的影响,讲究实证方法。20 世纪50 年代末,随着美国学派的兴起,美国大学比较文学课程改革之风潮高涨。跨学科研究成为比较文学教学的一个热点,其内容主要包括文学与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文学与科学、心理学、历史、哲学等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如哈佛大学就开设了“文学、绘画、音乐和电影中的美学和经济的形式”、“早期电影中的科学和技术”等课程。哥伦比亚大学跨学科课程的范围则包括视觉艺术和传媒研究、法律和人文学科,以及城市空间的研究。关注最新的文学批评和文化理论是美国比较文学课程的又一特点。比较文学因其自身的开放性质,能够大胆地吸收各种新的理论,如新批评、结构主义、符号学、接受美学、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批评等。在当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比较文学更是走在前列,它努力使自身与时代、文化的发展相适应,追踪后现代、后殖民等一系列当代问题。这些研究使比较文学这个学科具有强烈的现实感。下面是杜克大学比较文学系近期的研究生课程: 1、现代思想的范例:全球和全球化的观念;2、现代思想的范例:文化理论中的生态学问题;3、焦虑和恐惧;4、精神忧郁症;5、小说理论;6、贝克特;7、视像理论:技术中的性别;8、理论和实践中的文化研究;9、文学和哲学中的音乐;10、20 世纪的世界主义;11、专题:托妮•莫里森;12、文学中的忧郁;13、专题:书写未来;14、非洲人的思考方法。这些课程中大部分是关于民族研究、黑人研究、性别研究、权力话语、身份问题,或是关于通俗文化、传媒、“非经典”、边缘弱势文化的表现形式等。与传统比较文学注重学术和形而上的层面相比,当前的比较文学教学似乎更多了一些对现世的关怀。尽管比较文学因其学科性质而具有前沿性的特点,但英美的比较文学教学并不是一味新潮,它们仍十分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西方有识之士提倡出版“伟大书籍”的系列,有些学校甚至将“伟大的书”作为一门课程开设。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狄百瑞(Wm.Theodore de Bary) 当校长时曾致力于发展一套“核心”课程。在这些大学的比较文学教学中,文艺复兴、莎士比亚、但丁、柏拉图、黑格尔以及《圣经》研究等经典课程的比重仍然很大。在耶鲁大学比较文学研究生课程表(2001 ———2002) 上,文艺复兴、弥尔顿、康德、黑格尔、维科、托尔斯泰等研究的课程都榜上有名。 关注前沿又重视经典,这是比较文学发展的应有之义。
作为一个成熟的学科,其课程设置必须讲究一定的体系与结构,它既要向新的领域拓展,同时也应注意到本学科传统的和经典的东西,这些传统课程不仅是比较文学教学的基础,而且也是向新的领域扩展的前提。并且,前沿问题与传统课程是可以转化的,在比较文学的百年历史中,不仅经典研究被延续下来并得到强化,而且一些前沿成果也被转化为经典。随着学科建制的逐渐完善和巩固,有些曾是前沿的研究将演变为比较文学的基础课程。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到,虽然英美比较文学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美国比较文学的课程设置与欧洲特别是英国仍有较大的不同。由于传统的国别文学研究在英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一传统带来了一种惰性,使它难以很快接受新的、前卫的东西,并且英国学科设置也比较严谨,在接收新事物时显得相对保守。相比之下,美国比较文学课程则开放得多,文化研究的课程丰富多彩。然而,即使在美国,不同的学校凭借自己的历史和传统,其课程设置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比如杜克大学就明确宣称,它培养的比较文学研究生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因此它特别强调理论思考,其教学致力于探讨历史文化和当代思潮背景下文学研究方法的转变,如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话语分析、读者反应理论以及权力话语分析等。并且,杜克大学的比较文学是由著名的新马克思主义批评家F•杰姆逊主持,马克思主义研究便成为杜克大学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三、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英美高校比较文学系(专业) 主要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
耶鲁大学比较文学系下设文学与比较文学两个专业,文学专业主要招收本科生,比较文学主要招收研究生。由于比较文学综合了文学、艺术、哲学和社会思想等学科的课程,因此它对美国文科专业那些具有世界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哈佛大学明确宣称,只有经院系批准并确认优秀的本科生才可以选修比较文学的课程。另外,就对学生的语言要求来说,在美国,硕士研究生要求掌握2 门外语,而博士则要求掌握3 门或3 门以上的外语,英国比较文学则主要限于欧洲语种。英美也有部分高校招收本科生,并且这一状况呈发展趋势。印地安那大学于1949 年一成立,比较文学系就开设了本科专业,杜克大学1990 年开始招收比较文学的本科生,哥伦比亚大学也于1998 年招收本科生。人们逐步认识到,当代社会不存在纯粹的本土文学与文化,任何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都不是孤立的,它不可避免地会与其他国家的文学和文化发生联系。因此,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本科教育在专业上必须更加开放。随着一些大学比较文学本科专业的开设,比较文学的课程结构也有了分化。本科生的重点主要放在文学上,如哈佛大学的本科生近期可选修的课程有:“文学与政治”、“中世纪的宗教与文学”、“文学中的浮士德传说”、“解构文学”、“世纪的转向:文学、技术、表现”、“从卡夫卡到昆德拉”、“犹太文化中的喜剧传统”、“文学和电影”等。研究生的课程则更加专门化,并且大多采取研讨会的形式(除“比较文学的理论与方法”由教授讲授外) ,主要课程有:“神秘主义和文学”、“文学和流放”、“德国音乐和文字”、“美学和自由”、“记忆和现代性”、“运动中的视像”、“叙事理论”等。就教学方式而言,英美大学中的比较文学课程除了必修的3 —4 门课程外,比较文学的高级课程一般采取研讨会的形式。英美比较文学教学都很重视陈述,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作2 至3次口头陈述,时间为10 —20 分钟,此外还有小组陈述,一般定在每学期期末。这些陈述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演讲和表述的技能,同时这种课堂研讨的形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并促进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哈佛大学近期就有一个关于叙事理论的研讨会,将叙事(小说的、心理分析的、历史的、宗教的) 作为口头的组织、表现、修辞和社会的现象来研究,阅读范围包括巴斯、巴赫金、伊瑟尔、福柯以及俄国和欧洲的叙事理论。 (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