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笔写作事务所 2013-07-24 字数4493字 点击: 次
儿童文学论文
下面是两篇儿童文学论文:
试析三位作家儿童文学创作的共同质素
关键词:叶圣陶;冰心;丰子恺;儿童文学;启蒙话语
摘要:“五四”时期,中国第一次从理论高度系统介绍和创作儿童文学。本文拟对当时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家叶圣陶、冰心和丰子恺的作品进行分析,探寻他们虽有创作上的不同叙述模式,但由于所处时代话语场相似,因而在他们的作品中又表现出相似的创作质素,如启蒙意识、童年情结,甚至相似的缺憾——求善而失真。
“五四”不仅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政治事件,也许它更重要的意义是宣告了中国文化上的先声变革和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转变。它以“人”的发现为其基本特征,烙上了中国即将进入现代的标志。朱自清曾如此概括:“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从前的人,是为君而存在,为道而存在,为父母而存在的,现在的人才晓得为自我而存在了。伴随着“人”的意识的觉醒而来的,是妇女问题和儿童问题的发现,而此前,妇女和儿童是不被当作真正意义上的人来看待的,儿童文学应运而生(此指理论上和创作上的自觉)。此时的作家大多从事过儿童文学创作。在此我选取了三位曾从事过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叶圣陶、冰心和丰子恺——的儿童文学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此期创作所表现出来的共同质素进行探讨。
一、时代共名:成人倾向的启蒙意识
新文化运动往往被视为中国的启蒙运动期。康德曾言:“启蒙运动的重点,亦即人类摆脱他们所加之于自身的不成熟状态。启蒙意味着引导人们从遮蔽走向揭示,从愚昧走向智慧。为从三纲五常中冲破,知识分子在此期表现出了共同的时代征候:启蒙意识。即使是儿童文学也不例外,笔者通过叶圣陶、冰心和丰子恺的的作品比较,发现了蕴藏在作品中的启蒙意识:爱和美的主题、儿童本位主题。
但深入去看,我们会发现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启蒙有很多却是针对成人的启蒙,这看似奇怪的现象却恰恰折射出传统从来对儿童在教育方面的忽视,于是启蒙便先从解放孩子的父母开始,在创作中对教育孩子的父母进行启蒙,这样就出现了在儿童文学作品中透露出的成人倾向的启蒙。
如果细心阅读我们会发现,叶圣陶《稻草人》中的《小白船》、《傻子》等许多作品中,由孩子的语言和行为所表现的爱、美、纯洁和善良这些语词,更多的暗示应该是针对成人的启蒙教育,因为儿童很少有诸如此类的抽象概念。周作人曾说道:“自然的童话妙在不必有什么意思,文学的童话则大抵意思多于趣味。”周作人的观点大致不错,借用周作人的观点,叶圣陶创作的童话更大程度上是属于文学的童话。以平等姿态和儿童进行交流的冰心在作品中也仍然体现出相似的成人启蒙。她的《寄小读者》以通讯的、书信体的形式和小朋友推心置腹地交流,她诚挚袒露的态度,何尝不是对成人的一种精神吁求呢?她曾就《寄小读者》谈论她的创作得失:“我原来是想小孩子口气,说天真话的,不想越写越不像!这是个不能避免的失败。关于丰子恺,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博士生导师王泉根先生曾这样论及:“丰子恺秉持一颗赤诚的童心,对儿童世界倾注了极大的兴趣与关注,这种意识可以说是自觉与非自觉相结合的……如果不是真正地理解了孩子的所思所想,是绝不会如此真实地表现出他们的‘真率、自然与热情的’。”王先生是从叙述视角来论述丰子恺纯粹的特色的,但《丰子恺童话》中浓浓的哲理、佛理从切实的意义上说不是对儿童的启蒙,更多的则是表现出由“五四”落潮引起的对民众启蒙话语的心理挫败感,转向对儿童的歌颂和对儿童纯洁心灵的仰视,言外之意,成人有何资格对孩子进行说教?这种仰视的姿态其实包含着对启蒙的解说,暗含对成人完善心灵的启蒙期待。
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成人倾向的启蒙,不仅仅在三位作家作品中才有所体现,他们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信息,一种时代的文化风尚,这是一种时代的“共名”。“当时代含有重大而统一的主题时,知识分子思考问题和探索问题的材料都来自时代的主题,个人的独立性被掩盖在时代主题下。我们不妨把这样的状态称作共名,在这样状态下的文化工作和文学创作都成了共名的派生”。毕竟,叙事是一种参与文化进程的文化现象。
二、童年情结:最高境界的人文理想
考察这三位作家生平,我们发现有一个有趣的共性:叶圣陶、冰心和丰子恺童年时期都享受过家庭的特别关爱。叶圣陶在父母亲的悉心照顾下得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冰心有开明和睦的家庭,丰子恺因是家中唯一男孩儿更是受到特别待遇。美好的童年留给他们的不仅仅是回忆,更是应付艰难的精神守望和灵魂寄托。当他们踏进社会,发现周围世事和家庭所给予的爱不同的时候,他们就把心灵投向童年的回忆,以消释现实的苦闷和落寞,所以才有了“努力想把自己沉浸在孩提梦境里”。
本文源自一枝笔写作,地址:https://www.sdyizhibi.com/wm/lw/wxlw/0H4112P2013.html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