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笔写作事务所 2012-05-29 字数4039字 点击: 次
世界贸易体制变迁中的美国因素
摘要:乌拉圭回合谈判最终导致了wTO的建立,世界贸易自由化进一步深入。学术界对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原因分析有很多,但对美国所起作用分析不够。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力下降导致国内贸易保护主义上升,也导致了多边贸易体系公共性的加强。通过历史分析发现,美国对世界贸易组织控制力量削弱并没有改变美国试图控制该体制的意愿,这一矛盾是乌拉圭回合历时近1O年的原因之一,也是多哈回合失败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乌拉圭回合;美国贸易政策;多哈谈判
1995年WFO成立,代替GATF作为管理国际贸易的制度,促使贸易自由化继续向前发展。与GATF相比,WTO不仅降低了关税、规范了非关税壁垒,而且扩展了其管辖范围,把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纳入WTO管辖之中,并强化了争端解决机制。在这次贸易制度变迁中美国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备受关注,一方面美国仍试图控制多边贸易体系,另一方面美国权力下降又导致美国无法完善它,这一矛盾始终存在于多边贸易体系发展演变之中。
一、美国促成乌拉圭回合谈判的国内背景美国贸易政策受到时代特征、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有三个群体在其中起着主要的作用,按重要性排列依次为:
行政部门、国会及学术机构。20世纪80年代是美国贸易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东京回合谈判结束以后,美国对其并不完全满意,认为没有解决非关税壁垒和农业补贴问题,为此,早在1982年美国希望开始新一轮的关税谈判,进一步开放国外市场,释放国内保护主义压力。另一方面,随着前7轮关税谈判,平均关税水平大幅度削减,非关税壁垒问题突出,尽管东京回合谈判已经涉及非关税壁垒问题,但成果甚微。20世纪80年代主要由里根政府主政,受保守主义思潮影响,它推行“里根经济学”政策,一方面减少税收,另一方面扩大政府开支,特别是军费开支,导致政府赤字扩大和美元升值,进而影响到美国收支平衡。从数据上看,1979年,美国财政赤字是740亿美元,在1984年上升到1850亿美元,贸易赤字在这一年达到1224亿美元,而这一数据在1980年是362亿美元。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贸易制度开始发生变迁,1934年贸易体制确立了行政部门主导贸易政策制定的权力,但国内外条件改变导致国会逐渐加大了对贸易问题的关注度,总统的权力越来越受到限制。早在20世纪6O年代,国会迫使总统成立了特别贸易代表,在1974年贸易法案中进一步明确了其职责,并成为政府内阁级别的官员,随后改称为美国贸易代表,削弱总统在贸易方面的权力。“国会认为总统过于自由化,对总统施加压力越来越大,慢慢地,法律和制度变迁发生了,加大了对总统的限制,促使行政部门采取更加保护主义的姿态,或者阻止提高自由化的结果,法律对寻求保护主义者也变得更友好。”贸易制度变迁方便了国内利益集团寻求贸易保护,促成了美国贸易政策在80年代发生变化,表现为微型单边主义、管理贸易和国会行动主义。具体体现在1984年和1988年两部贸易法案之中。
本文源自一枝笔写作,地址:https://www.sdyizhibi.com/wm/lwzd/xslw/1009121362013.html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