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应试教育积重难返
调查中,认为升学率对自己造成压力的教师占96.3%,这不仅反映出教师压力的重要来源,也折射出目前农村初中教育的现状。毋庸讳言,目前农村贫困地区初中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模式,这里有深层次的社会和教育内部的原因。从社会原因来看,由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使得很多的家庭和学生将升学作为脱贫的唯一出路,因此对学校和教师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在农村,“以升学率(考上重点高中的人数)论学校,以分数(所教学科的考分)论教师”是通行的评价标准,对学校和教师均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从教育内部原因来看,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实施举步维艰。为什么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初中难以推行?调查发现,除了上述社会压力以外,教育内部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第一,教师素质相对较低,而他们能获取的信息与城区教师又不对称,所以对新课程难以真正理解,工作无所适从。调查显示,农村初中教师对新课程持欢迎态度的占76.9%,而对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内容理解的仅占38.4%,了解一点的占53.8%。很多教师参与新课改是空有一腔热情,却一知半解,无法操作。第二,新课程理想主义色彩较浓,带有明显的城市中心倾向,不切合农村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的实际。一方面是这些学校教学条件差,课程资源短缺(图书资料、实验仪器、体育文艺活动设施等严重缺乏),无法满足新课程的要求,教师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另一方面是新教材难度大,教师和学生均难以适应。以初中英语为例,新教材单词量大,阅读量大,比较适合在小学学习过英语的城市初中学生学习,而农村贫困地区小学是没有条件开设英语课的。第二,考试改革,尤其是中考改革滞后,未能形成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评价体系,学校无法摆脱升学率的束缚,使得新课程改革流于形式。新课程改革面临的困难,当然为应试教育留下了生存的空间。教师们一方面要靠应试的方法来提高考分和升学率,以回应社会过高的期望;另一方面又要在新课改中艰难前行,以应付各种新课改的检查。可以说,目前农村初中教师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搏弈中承受着双重压力。
4.职称晋升、学习培训机会少
职称晋升是农村贫困地区初中教师提高工资待遇的唯一机会,但这一点对他们来说绝非易事。就一般教师而言,能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某校专任教师有107人,但中教高级职称的只有3人,中教一级职称的27人,中教二级职称的32人,中教三级职称的35人,小教职称的10人。可见,高级职称的太少,职称结构极不合理。在晋升困难的情况下,无形之中就加大了教师间的竞争,甚至会出现不正当的竞争,给教师带来心理压力。职称晋升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农村初中教师素质客观上要差一些,原始学历极少有本科毕业的。第二,城区初中教学、生活条件较好,也吸引了一些素质较高的教师,教育主管部门在职称评定上也往往向城区教师倾斜。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与城区教师相比较,在职称评定上处于不利地位,形成了恶性循环。
学习培训机会少也是使农村贫困地区初中教师面临压力的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农村初中教师工作负担重、经济困难等原因,很难有机会外出参加学习培训,从而增加了他们的忧虑,担心自己没有及时地更新知识而被社会淘汰,尤其是担心在聘任制改革中下岗。
上述是我们在调查中总结出来的造成农村贫困地区初中教师压力过大的主要因素,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三、疏解农村贫困地区初中教师压力过大的对策
疏解农村贫困地区初中教师过大的压力已是刻不容缓。这不仅仅是关系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及对教师中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的问题,更是涉及到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笔者根据调查的情况,提出以下对策:
1.关注并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初中教师的生存状况
(1)提高工资福利待遇,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国家要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该类地区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鉴于农村贫困地区不能保证教师工资足额发放的现实,可以试行将教师的工资单列起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由国家或省级财政确保他们的工资能足额按期发放,防止地方挪作他用。同时,建议国家实行贫困地区教育特殊津贴制度,为在该类地区长期工作的教师提供特殊的工资津贴和优惠的医疗、退休养老条件,彻底解除农村贫困地区教师因经济困窘而带来的精神压力和后顾之忧,从而稳定农村贫困地区教师队伍,使农村教师爱岗敬业,体验职业生涯的乐趣以及由此产生的价值体验,使职业角色功能和潜力充分有效地发挥,为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2)减轻工作负担,保护教师的身心健康。农村贫困地区初中教师的工作负担过重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第一,建议有关部门制定教师劳动保护方面的政策和法规,限定教师工作量的最高标准(如周课时或学期课时量),将教师的工作量控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之内。第二,教育部门要严格核定合理的师生比,增加初中教师的编制,控制班级人数。应充分考虑农村贫困地区初中有部分路途较远的学生中午滞留学校及在学校寄宿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教师编制和配备生活指导教师,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保护其身心健康。第三,学校应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重视提高教育教学效率,避免随意延长教师工作时间,杜绝节假日补课及违规带生现象,严格控制考试和竞赛次数。学校领导还应多关心教学任务重的教师,让他们有松弛、休息的时间,以调节身心,消除疲劳。
2.重视农村贫困地区初中教师队伍建设
(1)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初中任教,解决农村教师紧缺问题。第一,在高校设立专项奖学金,采取定向、免费培养的办法专门为农村贫困地区初中培养教师。第二,采用提供特殊津贴、服务期满免试读研等优惠条件吸引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初中任教。
(2)为农村初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满足他们自我发展的需要。农村贫困地区初中教师专业发展处于停滞状态,既不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无法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第一,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初中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首先,要加大对继续教育的投入,并向农村贫困地区倾斜,消除培训经费“零运转”现象。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机制,激发起广大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确保继续教育的质量。再次,继续教育要针对农村贫困地区初中和教师的实际。从学校实际看,校本培训的功能要充分发挥,学校要营造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氛围,创新校本培训的途径和方法;从教师实际看,继续教育既要加强教育观念、知识结构的更新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也要在教师中普及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让教师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调节、疏解压力的方法。第二,加强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区初中与农村贫困地区初中的联系。这一联系的根本目的在于教育资源共享,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交流学习。应定期选派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初中进行指导,同时也选派农村初中教师到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区示范初中学习观摩,为农村教师的提高创造条件。第三,教师职称晋升(尤其是晋升高级职称)向农村教师倾斜。晋升职称难,既阻碍了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又增加了他们的压力。农村初中教师学历较低,成果较少是客观事实,但要看到这是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造成的。有关部门应对农村教师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对那些长期在农村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晋升高级职称时适当降低学历、论文等“硬条件”的要求,而主要重视教师实际工作业绩,这既有利于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又有利于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