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珍视自然的和谐,就应该以宏观的视野和谨慎的态度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就是无为。无为二字最容易引起误解,因为无为的字面意思和它的实际意含有相当的不同。从老子原文看,无为决不是不做事,而是以特定的方式做事。所谓“功成事遂”、“功成身退”的说法就证明老子并非完全反对做事和建功立业,“无为而无不为”的名言也说明老子实际上是主张以更高明的方法达到更理想的境界,所以,无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实现老子之中心价值的原则性方法。
从无字的本义和老子的原文来看,“无”不是有而复失之无,也不是绝对空无之无,而是“实有似无”之无。按照“无”的这个意义,无为就可以解释为“有而似无”的行为。“有”说明无为并不是真的毫无作为,“似无”说明无为之为的特点,即为之于不为之中。因此,无为也可以称作“不为之为”。所以,无为是一种非常规的手段,通过“无为”实现“无不为”,其实质即是为之于不为,以超世俗的方式来处理世俗事务,从而实现自然的价值,达到超逾常规的更高的标准。
无为作为一个否定式词汇,它的直接的否定的含义是对某些人类行为,如对压迫、冲突、竞争等行为的取消和限制;同时,它也具有积极的肯定的含义,即意味着一种特殊的行为方式,即“不为之为”或“自然而为”,具体说来,就是主张自然、渐进和适度的行为方式,以利于创造和维护自然的和谐;反对紧张、剧烈而且大规模的活动,以避免破坏自然的秩序。
对于道家的圣人而言,无为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实践和生活表现。理想中的道家真人是无需自我约束的,他一投手、一举足都会合于自然之道,而不会破坏自然之和谐。但对一般人而言,实行无为则意味着对其一般行为或世俗行为的必需的自我限制。不仅是对外在行为的限制,而且是对内在心理活动的限制。外在限制可概括为不争不先,内在要求则可以概括为不有不恃或无身无欲。对普通人而言,内在约束是尤为重要的。这种自我约束并非是那种不求进取、消极被动的态度,而是向着一种更完满的目标,因而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无为是一种力求超越世俗标准和方法、直达终极关怀的更高追求,
和其它哲学概念相比,无为一词的模糊性更为明显。不过,中国哲学概念的模糊性是有弊有利的。弊,是因其含义不确定,不利于现代人学习掌握;利,是因其没有死板的预定框架,可以避免了教条化机械化的套用。我们今天对无为的重新诠释或定义力求清楚明白,但也不能期待它象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一样清晰,因为我们无法消除无为的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的差距。实际生活和实际的大千世界总是比清晰的思想概念要复杂得多,任何清晰的概念都无法全面完整地反映复杂的现实世界,也不可能准确规定在不同的情况下人们应该有的行为及行为方式。我们根本不应该指望一个可以直接运用而无往不利的哲学概念或公式,世界上不存在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式或真理,当然我们也不能这样来要求或评价无为这一概念。任何积极有益的理论概念都有其特定的条件和目标,脱离这样的具体环境,任何概念和理论都会导致荒谬的结局。
总之,无为的原则不是要求人们遵从一个绝对的公式,而是代表一种高远灵动的智慧,是一条实现人类社会自然和谐之路。无为之为高于常规之为,它自然而然,虚静恬淡,不急功近利,不受世俗潮流驱使,成之于无事,为之于无为。从表现形式来说,无为意味着渐进的发展和缓和的行为方式,这可以看作是无为所要求的一个基本原则。与此相反,生态危机的产生正由所谓的西化、工业化或商业化潮流所推动的急速扩张和激烈竞争所致。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都卷入了几乎同样的经济发展模式。当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反思现代化所带来的后遗症的时候,东方发展中国家却为赶上西方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方式施行急速的庞大的发展计划,从而加剧了激烈的竞争,也为自身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印度尼西亚的森林大火便是其中一例。
事实上,是高速的经济发展需求点燃了森林大火。去年,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曾提出立法禁止蓄意烧林,但最终没有下文,因为大规模的烧垦开发正是政府的宏伟规划动员鼓励的结果,苏哈托曾要求到2000年将油棕树种植面积翻番达到五点五百万公顷。没有人有权指责印度尼西亚政府大规模迅速发展本国经济的雄心。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急于赶上西方发达国家。中国也曾在五十年代后期发起了“大跃进”运动,最终演变成了一场灾难,至少三千万农民死于饥荒。苏哈托和毛泽东要加速发展本国经济,这个愿望是没有错的,悲剧的根源在于他们相信这样一个简单化的公式:越多越好,越快越好,越大越好。这和无为重视整体和谐、主张自然渐进的精神恰恰是背道而驰的。
在因努特人的悲剧中,错误不在于环保运动本身,不在于保护动物的目的,而在于推行运动的方式。绿色和平组织不同于主流环保团体,它习惯于以对抗的行动来鼓吹环保。比如他们曾向全世界播放一个电视新闻片,画面上是“绿色和平”的橡皮艇试图阻止苏联渔船捕捉鲸鱼的场面。他们的总裁罗伯特·亨特做过新闻工作,非常善于制作戏剧化的影像。他们拍下春季因努特人猎杀上千白毛幼海豹的画面,并将法国女明星怀抱幼海豹的照片传遍世界,并组织其它明星和美国国会议员参与宣传。他们不顾事实地宣传:“如果不禁止,格陵兰海豹在五年内会绝种。”他们的募捐信上说“向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吻别吧。”这一切夸张和煽情的宣传效果十分强烈,所以亨特称之为“心灵炸弹”。他们玩弄摄影技巧,追求戏剧化效果,制造公然对抗的场面,这些都与自然、无为、谨慎、渐进的智慧相反。简单化、戏剧化的运动的确可能产生一时的轰动性效应,但却常常误导人们,甚至给人们带来灾难。环境保护是一严肃复杂的课题,涉及不同的国家、地区和社群。因此,它要求耐心、渐进和持久的工作态度,而不是对抗的戏剧化的哗众取宠的方式。
;
无为的原则也包括对外在行为和内在欲望的节制,这个原则既适用于个体,也适用于群体。在通常的情形下,欲望是自然合理的。但是如果欲望过分发展和膨胀,则永远不会感到满足。不满足的心态不加控制,那就有可能酿成大祸。在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的不幸也和许多人追求财富的欲望密切相关。在一公顷热带雨林中大约只有20棵高达40米的大树具有商业价值。这些树木开始是出口到日本,后来是在当地加工成胶合板,都是为了高额的商业利润。为了砍伐、加工和运出这少量的大树,周围的树木也被砸倒压断,或被砍毁弃,让卡车、拖拉机自由行驶,于是森林的一半都受到破坏,这被破坏的森林又被看作毫无用处,因而被彻底烧掉。众多农场主不断烧火,无所顾忌,甚至置总统禁令于不顾,正是利益使然。对财富和成功的私欲是火烧森林的主要驱动力。(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