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散文重在思想与内容,所以,写作课堂上,以解决写作的思想内容为目的的“内容教学法”俨然成为写作教学主流方法。
所谓“内容教学法”,是相对于形式(结构、技巧)教学法提出的,以创设情境、开展活动为载体,以解决学生“无兴趣”、“无内容”、“无思想”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比如在低年级,教师让学生在作文之前先好好玩一玩,做一做,比一比,动一动,借此给学生提供直接素材,训练记叙性散文的写作。而高年级的教师喜欢给学生提供间接素材,比如新闻事件、故事或者其他一些资讯,通过它们来激发学生写作动机,提供写作主题与内容,训练议论性散文的写作
以“制造”写作内容为目的的活动,是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的。比如,教师在写作课上组织了一场拔河比赛,然后要学生写一篇记录拔河比赛的文章,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并无多大作用。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经历的这类“活动”,基本上是他们日常生活的“简单重复”,学生在其中顶多算是过了一次熟悉的“语文生活”(有的还不是语文生活,比如“拔河”)而已,这样的活动和有效的“语文学习”是两回事;其次,一堂写作活动课充其量只能解决“这一次”写作的内容问题,属于无法累积的“一次性消费”,学生难以形成有效的能力迁移。决定学生能不能写出好文章的,还是他们原有的经验和能力。
对散文写作而言,通过活动或情景设置复制生活,以解决写作缺乏内容的问题,可能无助于散文写作能力的提高;而另一方面,散文写作训练可能无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希洛克(Hillocks,1987)曾选取39篇典型的写作教学方案,将其中的教学内容归纳为六大类,分别是语法、范文、句子组合、评量表、探索和自由写作,然后利用“元分析”法对上述六类教学内容进行了“效果量”的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语法教学的效果最差,语法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非但没有效果,甚至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其余五类教学内容的效果由小到大进行排列依次是自由写作、范文、句子组合、评量表和探索。而在我国语文教学中,历来重视“自由写作”,教师鼓励学生课外练笔,通过写日记、周记或读后感来弥补课内练笔的不足,而课堂内散文的写作,除了话题限制外,也接近“自由写作”。希洛克认为“自由写作”效果很差的研究结论,为我们反思写作教学的低效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写作课,我们应该教什么
训练学生当堂完成散文写作,在整个写作教学内容中所占的比率是需要认真斟酌的。那些需要到课堂之外去探究发现的写作,比如调查报告、研究性论文,那些在真实世界需要宽松、安静、自由氛围的文学写作,比如诗歌,还有一些需要合作讨论的写作,比如学科写作等,我姑且把它们称之为“非散文写作”,也许,写作课堂应该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它们。散文,作为应试的主要文体,可以传授的也仅仅是应试的写作技巧,但是,作为生活散文,我的态度是:放手,随他!好散文不是教出来的,是“活”出来的“自然”。写作教学的种种努力,应该致力于满足学生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表达需要,而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是教学过程与学生写作过程同步,在学生写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写作
散文写作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笔者认为在散文写作教学中,把认知与情感结合得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有:文本示例法和融情批语法。
1、文本示例法
文本示例法是指在散文写作过程中运用生动典型的作品,引导学生细细体味作家的主体情感。鉴赏文学作品,一定要投入情感。以木然、漠然的态度对待文学作品,那就根本谈不上鉴赏文学作品。费尔巴哈说:“情感只能为情感所了解。”[6]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也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费尔巴哈指出了感情的特点,刘勰道出了文学的本质。综观他二人的话,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文学鉴赏决计不能没有感情活动。散文这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文体,它重在作家主体意识的坦诚流泻,抒写作家对人生、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的感悟,言我之志,抒我之情,弹拨“自己的声音”(屠格涅夫语),从而去表现自己,也表现、批判世界的各面,揭示创作主体的个性和人格,传达对人生自然社会的真知灼见。凡是优秀的散文作品,在情理擅扬的艺术画幅中,无不潜涌着作家对社会与自然世界人事景物的关怀和拳拳热切的情愫,融注着作家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层感悟——对生命现象、生活态度、人生真谛的诠释,因此,散文和现实性表现距离最近,创作主体和作品客体的情感投入距离最近,作家直接面对读者,面对人生,真实地坦诚地表现自我的思想、感情,是典型的“本色演员”,是沟通作者和读者之间最捷径的认识和体验的桥梁。因而在散文里比在其它文体里更容易显示出作者的性格和人格,他的爱与憎、忧与喜,无不从他的笔锋中自然流露出来,读者极易走进作品中去认识作者眼中的世界、心理的世界,洞见作者的人品、性格和爱好等等,并从中领悟到自身可感却难以言传的情感共鸣,从中找到了自己,这样鉴赏散文既有理解作者的愉快,也有发现自我的喜悦。因而,我们鉴赏散文并不热衷于情节曲折,冲突迭起,而在于情感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以及美的享受,在情感体会中认识世界。所以,在平时的散文写作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鲁迅、张承志、韩少功、史铁生、贾平凹、余秋雨、周国平、王充闾等作家的优秀散文作品,同时,也引导他们体察和掂量作者的情感。具体来说,我们格外留意以下几点:第一,看作者注入的情感是否具有深刻性。一切庸俗浮躁、无病呻吟的东西均不足挂齿,只有抒写了人的至情至感才有艺术感染力;第二,看作者的情感是否丰富复杂、统一和谐;第三,看作者倾注的情感是否起伏跌宕,能否在读者的审美心理上产生一种“紧迫感”;第四,看作者的情感能否形成一个“焦点”,使深沉、丰富、跳荡的情感流水汇聚到一起,形成一内涵深广、传神的“泉眼”,从而“勾摄”住鉴赏者的魂魄。(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