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奥数也非常热,人人学奥数,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的一位主编碰到我说,哎呀,孙老师,说起奥数想起你的一句话,我问什么,他说你说过对多数孩子来说学习奥数的过程就是反复证明自己是傻瓜的过程,我说对的,就是这个意思,因为我向著名的数学家杨乐教授请教过,杨乐教授说这根本不适合多数孩子。获国际数学比赛最高奖的丘成桐教授干脆说学奥数是对数学天才的扼杀,但是现在几乎就是人人在学奥数了。按照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的观点,每一个人至少有8个智能,就是多元智能理论,但是每一个人的智能结构是不一样的,数学逻辑在最前面的人并不多,但是如果数学逻辑智能不发达的人去学习奥数的话,那简直就是走入了迷宫,肯定反复证明自己是傻瓜,越学越傻,而且给了你根本不需要学的东西,那是数学天才玩的一种杂技,想要人人过关,这当然是不行的。现在北京的父母就是这么煎熬自己,压力是非常大的。
为什么今天的孩子教育困难,至少有以上的四个原因。我开个玩笑,小时候我看电影有一句台词,某国民党军官哀叹:“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了!”借用这句话,“不是我们父母无能,而是今天的孩子成长的环境太复杂了!”孩子变得难教育了,的确是如此。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今天只讲三句话,或者说三个观点和三个建议。
第一,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我非常明白孩子能够上一个好大学的重要性。我的女儿没有上过重点小学和重点中学,但是我女儿有自己的追求,考上了复旦大学的社会学系,毕业后工作得不错。大家想让孩子上好的中学、好的大学,之后出国留学,这无可厚非、没有问题,但是问题在于如果你的孩子真的一步步如愿了,你是不是就认为自己成功了呢?满意了、放心了?我给大家提一个醒。我有时去国家教育部开会,听中国一所非常著名大学的领导发言说,当年考进这所大学的学生有35个有自杀倾向,而且不开玩笑,年年死人。为什么会这样呢?能够考进中国最好的大学肯定不是学习问题,那一定是心理问题、人格问题。什么是人格问题呢?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王希的故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曾经请我做了一个43分钟的讲演,我讲的第一个故事就是王希的故事。
王希是西北一所重点高中的高才生,全国中学生化学大赛西北赛区第一名,参加物理大赛成绩也非常好,保送北京大学化学系。大家可以想想看,如果谁的孩子被保送北大、清华,这是什么感觉啊!可是保送北大的王希被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你不知道这个案例,心里猜3遍都未必能够猜得着,因为王希一不偷二不抢三不耍流氓,他犯的是故意杀人罪。他为什么杀人呢?大家又很难想到,因为王希没有朋友、不会交往,导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王希从小学到中学,放了学就回家,回到家就学习,安安静静从不惹是生非,但是就是没有朋友。
到北京大学之后,王希发现没有朋友的日子是过不下去的,北大的学生交往非常多,社会活动很频繁,王希一看没有朋友不行啊,我得交朋友,但是交朋友是需要很多技巧的,而他没有,他看到同宿舍一个男同学好像不错,就想跟他交朋友,于是他天天跟着人家,你上哪儿我上哪儿,我有什么好东西先给你用,你有什么困难我第一个帮助你,那绝对是一颗心。但是时间长了之后,北大很多同学就笑话这两个小伙子了,整天黏在一起,形影不离,什么意思啊?大家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了,于是这个小伙子说你别跟着我,我不能跟你交朋友,王希说我们的友谊很珍贵,不能分开,还给别人写信说我们两个不能分开,人家就说了我绝对不能跟你交朋友,你千万不能跟着我。
王希没有交往的能力,他更没有被人拒绝之后的承受能力,他想我对你这么好,你这么绝情,你等着,我一定得报复你。这就可怕了,王希不打人不骂人,他是高智商的,他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报复这个人,他是学化学的啊,他搞到了一种剧毒的化学品铊,这是国际上特工非常喜欢使用的一种剧毒品,可以摧毁人的神经末梢。1995年清华大学发生全国第一例铊中毒事件,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同学被人投了铊毒,到现在十几年过去还像是一个植物人。王希将铊毒投入到同学的牛奶杯里,一个宿舍里住着谁也没有防备啊,喝了之后疼痛难忍,王希一看哎哟这么惨啊没有想到,赶快就送到医院抢救,在医生的追问下他被迫承认了放了什么东西,治疗得比较及时,但是也要住院治疗一年,花了6万元以上的费用。你想那个小伙子多冤枉,你缠着我交朋友把我弄成这个样子,本来是北大百年校庆那一年毕业,那一年北大毕业的学生最好就业,但是他毕业不了,就把王希告上法庭,法庭的判决非常简单,这是故意杀人罪,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消息传到王希的家里,父母没有办法理解,这么好的孩子,怎么成了故意杀人犯呢?他父亲是当地的一个干部,母亲是中学教师,后来反思的结果就是忽略了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
人格是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稳定的行为模式。我们不去探讨理论问题,我就跟大家说一个很简单的东西,什么是健康人格、什么是不健康人格,给大家5个指标,一听就很好理解了。第一是自信还是自卑的,第二是友善的还是冷漠的,第三是有责任感的还是没有责任感的,第四是善于自我管理的还是生活杂乱的,第五是有抗挫折能力的还是脆弱不堪的。前者就是健康人格,后者就是不健康人格。当然大家也不要害怕,如果你的孩子很小,是在幼儿园或者小学,还是在成长期间,弱一些是可以理解、正常的,当然如果过于胆小、过于冷漠那是有问题的。
关于人格培养的忽视,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2004年世界心理学大会在北京举行,澳大利亚的一位心理学博士在会上讲了一个案例。很多人记住我,是因为我1993年写了一篇中日少年《夏令营的较量》,引发一场持久的影响广泛的中国教育大讨论。今天新世纪出版社的社长陈锐军先生也来了,他当年就是约我写这篇文章发表在《黄金时代》,后来被《读者》转载的责任编辑。我读了澳大利亚这位博士所做的研究报告,我更感到震惊。他做了什么研究呢?中国、澳大利亚两国幼儿跨文化的研究,这个研究非常有趣,把两国一些三四岁的孩子抽样抽出来,然后每一个人面前放两盘巧克力,一盘多、一盘少,中间放一个铃铛。研究人员问小朋友你们喜欢吃巧克力吗,回答说喜欢吃,那么好今天就吃巧克力,但是有一个规定,谁要想吃这盘多的巧克力就得等到15分钟之后再吃,你如果等不及马上吃也可以,但是只能吃少的这一盘,吃之前按铃铛。孩子们回答说明白了,于是这个游戏开始了。没过多一会儿中国的孩子就纷纷按铃了,拿了少的这盘巧克力开始吃了,80%以上的中国孩子都吃了少的这盘巧克力。大家惊讶的是发现澳大利亚60%以上的孩子都会等到15分钟之后,他要吃多的。(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