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培养的第二步就是明确规范,什么是明确规范呢?大家可以看这张图,这是奥运礼仪小姐的训练,脸微笑也要练,按照国际上某个企业的规范,微笑的标准是露出8颗牙齿,所以奥运礼仪小姐在进行咬筷子训练,因为露出8颗牙齿的微笑是灿烂的微笑。还有练蹲姿,穿着短裙优雅的蹲姿。对孩子的要求一定是非常明确的,比如说《弟子规》有很多好东西,其中有一个要求是“出必告、返必面”,就是孩子离开家的时候一定要跟家里人打招呼去哪里了、什么时候回来,回家之后要告诉家里人我回来了。就是这么一个习惯,在古代是中国孩子必备的,但是现在许多中国家庭把这个传统丢掉了。
到底怎么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我给大家讲一个很能够说明问题的故事,看看好习惯究竟是怎么培养的,坏习惯是怎么矫正的。北京有一个五年级的男孩子,写作业坐不住,妈妈说了很多遍没有用,好了,这个妈妈着急就向一个心理学专家请教,因为是亲戚很方便。这个心理学专家就给妈妈讲了一些操作的方法,培养好习惯、改掉坏习惯。
妈妈回来一实践很成功,怎么做呢?第一步就是观察清楚原因,孩子到底是怎么坐不住的,孩子在那儿写作业,妈妈坐在能够看到孩子的地方,注意看孩子怎么写作业。这个孩子写1个小时的作业站起来7回,一会儿拉开冰箱看看有什么好吃的,一会儿打开电视看看有没有动画片,一会儿站在窗前看看谁在院子里玩了,不到10分钟站起来半天不坐下来,那学习肯定搞不成。第二步就是引导,妈妈就给孩子说了,儿子啊,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只要好好学习肯定能够学好,但是我刚才给你数了一下,你1个小时站起来7回,是不是有一点多了?儿子一想妈妈都看到了,还给数了站起来7回,有些不好意思。
妈妈最有水平的话在后面,妈妈说儿子,我看你写一个小时作业站起来3回差不多了吧,儿子心想,妈妈挺不错,还让我站起来3回,就说3回就3回。妈妈说儿子军中无戏言,如果你写1个小时作业站起来的次数不超过3次,当天晚上6点的动画片随便看,妈妈绝不干涉。这个儿子很高兴,说太好了,我就是爱看动画片。妈妈说你先别高兴,有奖励就会有惩罚,如果你一个小时写作业站起来超过3回,当天晚上什么电视都不能看,动画片也不准看,说话算话。儿子说没有问题,这样母子协议达成了。第一个星期下来儿子有3天做到了,写1个小时作业站起来不超过3回,到了晚上6点大摇大摆地去看动画片,很自豪,但是有2天就给忘了,一到晚上6点就条件反射心里痒痒的,哎呀妈妈求求你让我看动画片吧,我一定好好学习,我再也不站起来了。妈妈说不行,男子汉说话算话,怎么能出尔反尔呢?不能看,孩子耍赖也看不到电视。第二个星期开始了,孩子写作业刚坐一会儿就想站起来,这就是条件反射,但是他马上就想到不行,我只有3次站起来的机会,我得省着点用,晚上6点才有动画片看,这就忍了下来。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经过1个月的训练,儿子能做到1个小时站起来不超过3回,妈妈说不错啊,我看你很有潜力啊,1个小时站起来不超过2回能够做到吗?2次就2次,第二个月站起来2次,第三个月站起来1次。3个月之后,差不多90天,这孩子1个小时写作业基本上不站起来了,站起来1次也是正常的。这个妈妈就成功了,经过3个月的训练,孩子养成了一个专心写作业的习惯,改掉了坐不住的习惯,这很有意义。
我把这个妈妈的经验发表在我主编的《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上,然后我总结出一个习惯培养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加减法,两句话是它的秘诀,第一句话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掉坏习惯用减法。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想让你的孩子养成什么好的习惯,只要适合他,让他认识到这个习惯的重要,引导和激励孩子的好行为出现的次数越多,好习惯形成得越牢。美国教育家说得很形象,培养好习惯就像是缠缆绳,只要每天缠上一道,用不了多久好习惯就变得牢不可破,我们都可以理解,什么东西缠90道试试。但是改掉坏习惯不能希望一刀斩断。
这个妈妈的经验特别棒在两点,使用了递减法,儿子过去1个小时写作业站起来7次,现在妈妈跟儿子一商量递减到3次,孩子就接受了,而且使用了一个最有效的强化物,儿子不是喜欢看动画片吗,你做到了就可以看动画片,做不到就不能看动画片,这就是及时评估,非常有效。有的父母说孙教授这个方法我不行,我说做到了你就看动画片、做不到就不看动画片,我儿子说不看就不看,那说明什么呢?这个东西对他不是最有效的强化物。还有父母对孩子说这个星期按时完成作业我给你10块钱,孩子想才10块钱,我到爷爷奶奶那里撒一个娇给我20块钱,我不要你的钱。所以父母要找到最能够让孩子动心的强化物,才会有好的效果。
孩子不光是要培养学习,还要培养爱心。现在我发现父母有一个问题,只会示强不会示弱,这样的父母也有问题,什么样的表现呢?还是以妈妈为例,妈妈有时候不舒服甚至病了,照样接孩子放学、照样买菜做饭,孩子的眼睛很尖,看到妈妈不舒服过来问妈妈怎么了,有的妈妈没有怎么考虑就说了,你不用管我了,你玩你的,我死不了。这样说话的父母就缺乏教育意识,你知道为什么吗?孩子就像孟子说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就是说同情心人人都有这是爱的萌芽。孩子过来问妈妈怎么了这就是恻隐之心、就是爱的萌芽,如果你总是说我没有事你玩你的,慢慢孩子就会觉得妈妈是铁打的,永远不会倒下,她的事不用管了。将来有一天你需要他了,你说孩子过来,他不过来了,他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慢慢就变得冷漠了。其实,孩子的很多毛病都是父母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那么怎么做呢?
北京有一个母亲那真叫绝了,她全家都非常爱吃橘子,妈妈买橘子从来不按照斤买,而是按照3的倍数来买,15个、21个等等。晚饭后看电视全家人吃橘子,妈妈都是让儿子去拿3个橘子,洗干净、擦干净,一人分一个。就剩下最后3个橘子了,儿子拿在手里一会儿看看爸爸、一会儿看看妈妈,妈妈一看就明白了儿子的小心眼,儿子的想法是就剩3个了,你们两个人还吃啊?妈妈给丈夫使了一个眼色要吃,结果爸爸妈妈一边吃橘子儿子一边流眼泪,儿子心里想你们真的吃了,一点也不心疼我。这个妈妈后来跟我说,哎呀我的天啊,我把这个橘子吃下去,一点味也没有吃出来。我说你做得对,现在孩子不是缺两个橘子,而是缺的心中要有别人。所以说我忠告天下父母一句话,千万别让你的孩子吃独食,一定要培养他学会分享,也不需要给孩子单独炒一个菜,这没有什么必要。(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