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德]爱克曼辑录.歌德谈话录[M].朱光潜,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10]郭沫若.读诗三札[M]//文艺论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11]王泽鉴.民法总则[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12]龙卫球.论自然人人格权及其当代进路兼论宪法秩序与民法实证主义[J].清华法学,2002,(2).
[13]尹田.论人格权的本质——兼评我国民法草案关于人格权的规定[J].法学研究,2003,(4).
[14]马俊驹.从人格利益到人格要素——人格权法律关系客体之界定[J].河北法学,2006,(10).
[15][美]罗斯科•庞德.法理学(三)[M].廖德宇,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16][德]考夫曼.法律哲学[M].刘幸义,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17]王坤.知识产权本体解析[J].浙江学刊,2008,(1).
[18]王泽鉴.侵权行为法(一)[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19]施文高.比较着作权法制[M].台北:三民书局,1993.
[20]张俊浩.民法学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
[21]徐国栋.民法总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版权法导论[M],张雨泽,译.郭寿康,校.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23]陈瑞华.论法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4][日]富井政章.民法原论(一)[M].陈海瀛,陈海超,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25]Lionel Bently and Brad Sherman,Intellcctual Property Law,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26]杨延超.作品精神权利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27]李雨峰.精神权利研究——以署名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为主轴[J].现代法学,2003,(4).
[28][德]M•雷炳德.着作权法[M].张恩民,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9][德]梅迪库斯.民法总论[M].邵建东,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30][西]德利娅•利普希克.着作权与邻接权[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31]李琛.质疑知识产权之人格财产一体性[J].中国社会科学,2004,(2).
[32]王迁.知识产权法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一枝笔写作)